close

00.jpg

其實我對卡第爾香檳(Champagne Cattier)的印象並不好,原因為對酒莊頂級品牌 Armand de Brignac(俗稱黑桃 A)有種莫名其妙的厭惡。端看眾多酒商對該產品的介紹,用詞不外乎最昂貴、最豪華、最高檔、最受某些明星追捧...等與品質無關的形容詞。加上金光閃閃的外表,google 關鍵字後跑出一堆對葡萄酒愛好者而言簡直不堪入目的照片:一群在 party 上失去理智的人,以充滿褻瀆的眼神和極度輕挑的方式在輪X一瓶用巨額買來的...東西(我甚至不想用葡萄酒這個字)。即便在她美麗的外表底下也確實擁有絕世的內涵,但經過這一干人的洗禮,我真的很難再用平常心去欣賞。另外以釀酒師的角度想,如果千苦萬苦用盡感情與汗水培育出來的小孩被如此對待,換作我會立刻爆血管,請求雷神索爾把這些人都劈死。(好啦!我知道不必這麼憤世嫉俗,也承認有那麼一點點酸葡萄心理...)

00%5C.jpg 00%5C%5C.jpg

香檳(Champagne)是葡萄酒產區的名稱,位於巴黎東北方約 150 公里處,是法國最北的葡萄酒產區(北緯 49 度),氣候寒冷,已接近葡萄生長的北限。區內有 5 個主要次產區,包含漢斯山區(Montagne de Reims)、白丘(Côte des Blancs)、馬恩河谷(Vallée de la Marne)、西棧丘(Côte des Sézanne) 以及奧布(Aube),其中前三者知名度較高。

champagne-map%5C.jpg

Cattier酒莊位在漢斯山區北邊的希尼萊羅塞村(Chigny Les Roses),離漢斯市(Reims)只有 15 公里。酒莊接待處是一幢兩層樓高牆面嵌著大面透明玻璃窗的米黃色建築,門口放置一台古董柵欄式榨汁機。

01.JPG 02.jpg

進門後左手邊是小客廳,地上有一面使用馬賽克燙金玻璃拼貼的酒莊 logo,吧台後方展示酒莊產品,桌面上則是由標準瓶到大隻佬黑桃 A 一字排開。門的右手邊則是結帳櫃台和辦公室。整個空間雖然不算寬敞,但白色基調的裝潢和大面窗外宣洩而進的溫暖陽光,感覺乾淨明亮,搭配這些金光閃閃的東西,以我幼稚園程度的時尚天線,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這應該就是法國人骨子裡既奢華又誇張的裝飾美學,雖然高調,但不落俗套。

03.JPG 04.jpg

Cattier 的歷史源自 1763 年,當時他們在希尼萊羅塞村種植葡萄,賣給漢斯地區的酒商。1916 年,家族第 9 代 Jean Cattier 在一次世界大戰時受傷回鄉,當年時局不好,沒人要買葡萄,於是他開始自己釀酒,酒莊自此成形,1918 年正式販售自家生產的香檳酒。

1763.jpg 1916.jpg

1936 年,Jean 娶 Nelly Adam 為妻,生了 3 個小孩:Jean-Louis、Liliane 以及 Jean-Jacques。1945 年大戰結束,酒莊發展更具規模,夫妻倆胼手抵足,Jean 負責種植葡萄與釀酒,Nelly 負責管理與行銷。酒莊穩健成長後,Jean 更發揮交際長才,擔任過市長、議員、香檳委員會委員,得過國家騎士勳章、神農獎,種種頭銜對酒莊行銷如虎添翼。

1945.jpg Jean-Louis, Liliane and Jean-Jacques.jpg

為大家導覽的是家族第 11 代的 Alexandre,2011 年起從父親 Jean-Jacques 手中接棒,正努力讓 Cattier 再創歷史上另一個高峰。 Alexandre 身材高瘦,戴無框眼鏡,雖然留著落腮鬍但溫吞和緩的語氣讓他帶有一股書卷氣。他先帶大家參觀祖父 Jean 所建的老房子,庭院綠草如茵,約莫 5 歲的女兒正在裡面玩耍,不時靦腆地探頭往外看。牆邊花圃上有一座石刻教士立像,他不是眾所皆知的唐.佩里儂(Dom Pierre Pérignon,1638-1715),可惜我聽不懂他的名字。

04%5C.JPG 06.jpg

1962 年,Nelly 和 Jean 在隔鄰的 Rilly-La-Montagne 購入葡萄園,以及一座建於 18 世紀中期深達 27 公尺的地下儲酒窖。酒窖的入口是狹小的水泥螺旋梯,進到地底後別有洞天,共分為 3 層,各以不同的建築風格闢建。沿著濕滑的地板拾級而下,溫度明顯較地面冷涼,Alexandre 表示窖內大約攝氏 10 度,冬夏沒有差異。

07.JPG 07%5C.jpg

第一層為羅馬式,壁面以扁平的羅馬磚砌成,洞穴呈單純的圓弧狀,確實有羅馬式建築的特色。成排的木箱中是已經轉到直立狀態還在熟成中的香檳,A 字型木板上的則是還在「待轉中」。細心的人可以發現酒窖壁面有燭火煙燻的痕跡,此乃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當防空洞使用,每隔一段距離架設燭台提供照明。當 Alexandre 講到這個部分時,我不禁油然欽佩法國人保留古蹟的精神,留下的不僅外觀形式,連背後的故事也都能給予尊重,十分到位。

11.JPG 10.JPG

酒液熟成時以 180 度橫躺的方式儲放,讓酒汁與酵母泥渣大面積接觸,獲取酵母水解後的風味物質。等熟成完畢時,將瓶頸插進 A 字型木架的孔洞,進行轉瓶(Remuage)的程序。若木板上某些孔洞損壞或是需要特別註記說明,粉筆就是最方便的書寫工具。

12.JPG 14.JPG

酒瓶以 45 度角插入 A 字型木架的孔洞後,工人開始依照表上制定的頻率與角度逐一旋轉酒瓶,每天轉一次,每次轉約 1/4 圈,17 天後瓶口朝下接近 90 度與地面垂直,此時酒渣全部集中在瓶口金屬壓蓋內特製的小洞中,即可進行下一步的除渣(Dégorgement)與補液(Dosage)程序。

12%5C.jpg  16.JPG

地下酒窖第二層為歌德式風格,石灰岩鑿出的壁面抹上水泥,鋸齒狀層疊的紅磚彷若火焰造形,儲格內橫放的是只有在好年份釀製的年份香檳。(大部分的香屬無年份類型,即使用各年份基酒混調出具有酒莊特色的產品,但若當年葡萄品質特別優秀,酒莊會選擇只使用當年的葡萄釀製裝瓶,此即年份香檳)

08.jpg 09.JPG

終於來到第三層,當燈一打開,我相信沒人腦袋可以正常思考它是否為文藝復興式,應該會直接判定為「哇噢下巴掉下來式」,這場景只有史豔文出場時的台詞「金光閃閃,銳氣千條」可以形容,聳!但是有力!

17.JPG 19.JPG

這層酒窖儲放的是俗稱黑桃 A 的 Armand de Brignac,其中後兩字為 Nelly 於 1950 年時所命名,源自她喜愛的小說裡一個角色的名字。但當提交到委員會審查時被拒絕,原因為法國其他地區有兩個村莊的名字也稱為 Brignac,易有產地混淆之嫌,因此暫時作罷。直到 2006 年,Jean-Jacques 想以此名推出新產品以紀念母親,他阿姨提議加入 Armand 一字,酒名經核准後產品上市,隨即以風行草偃之姿襲捲娛樂圈,雖然品質優秀,但充滿話題的外表著實掩蓋了內在的風采。

故事才剛開始,2009 年在一場由香檳雜誌 Fine Champagne 舉辦的盲品大賽中,Armand de Brignac 以黑馬之姿擊敗眾多高手(Dom Perignon、Louis Roederer Cristal、Krug...)奪得第 1 名,有名無實的傳言終究獲得平反。

20.jpg

導覽結束後 Alexandre 帶領大家回到接待處品飲酒莊的佳釀,Jean-Jacques 也在一旁跟大家寒喧,並逐一在團友購買的酒瓶上簽名留念。

22.jpg 23.jpg

24.jpg

離開前,酒莊贈送每人一個金屬黑桃領章作為紀念,誠意十足,可見酒莊行銷的功夫了得。

25.JPG

酒莊的招牌,有點生鏽,但不是老舊,反而泛著歷史的光輝。Cattier 家族擁有 250 年的歷史,在 Jean-Jacques 這一代獨具巧思,成功打造 Armand de Brignac,對酒莊來說是空前的成就,希望 Alexandre 可以延續家族的風采,不斷為 Cattier 提升品質,保持這道金色的奇蹟。

100.jpg

 

參觀日期:2016/8/29(Mon.)

酒莊網址:http://www.cattier.com/en/

酒莊位置: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Champagne 香檳 黑桃A
    全站熱搜

    Char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